华体育会登录网:第一家、第二家……富阳造纸厂从这里起步!

第一家、第二家……富阳造纸厂从这里起步!

来源:华体育会登录网    发布时间:2023-12-12 16:32:06

  ,开场就是许嘉富父子因造纸厂拆还是不拆产生矛盾冲突。作为 首部以富阳为主题的电视剧 ,《富春山居》以富春江畔人家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大背景下的喜怒哀乐,谱写出一首跌宕起伏的时代变奏曲。

  纵观富阳现代纸业,从始创到兴旺,从鼎盛到转型,经历了一个甲子年的历史进程。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一部《富春山居》献礼与时代同进退的伟大实践者,本报同步推出富阳现代纸业亲历者口述史,纵深展现“一张纸里的‘八八战略’”,记录一个告别的时代,展望一段奋进的新征程。

  白板纸和元书纸,是富阳造纸业的一体两面。勤劳、智慧的富阳人从传统角度看到现代造纸业巨大的生产力及其势不可挡的发展的新趋势,又从现代角度充分吸纳利用传统造纸术的基础和优势。机械与传统,自然转换、继往开来。

  富阳在我国造纸史上占有主体地位,至少可追溯至魏晋时期。“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少勤作,昼夜不休”,清光绪《富阳县志》记载了富阳从事土纸生产的盛况。至新中国成立后,全县50多万农业人口中,从事土纸生产的有4万余人。

  随着生产力解放,传统造纸的部分工序逐渐被机械取代。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国营富阳造纸厂,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属中型造纸企业,曾是全省最早生产白板纸的厂家之一。

  1979年,为了推销当时富阳国营造纸厂积压的几万吨纸,几百个农民贩销员跑遍千山万水。

  积压纸一销而光后,自办造纸厂的念头也开始在这些农民心中萌生。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来,异军突起的乡镇造纸企业成了主力军。据2005年出版的《中国富阳纸业》一书记载,1988年,富阳全县小型造纸厂已发展到了270余家。

  创建于1959年的富阳造纸厂是富阳第一家机械造纸企业,也是富阳历史上唯一县办的国有造纸厂。富阳造纸厂的创建和发展,为富阳造纸业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走向机械化大生产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富阳机械造纸,特别是机制白板纸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在1964年进入富阳造纸厂,1980年当上副厂长,1990年担任厂长,基本见证了富阳造纸厂从复建到关停的全过程。

  1964年底,富阳县政府决定重建富阳造纸厂,从全县调集各类人才成立筹建组。我当年24岁,在富阳机电社,算是小有名气的电工,被调去负责电力工作。其他人员记得起来的有:厂长陈列、副厂长谢关树、会计周从鑫、机械工周云生和施更生、运输员浩金根、负责人事的黄世安,还有销售、采购员何瑞春、杨洁复(人名根据回忆,或有出入)。

  重建的新厂在原“富阳三吨造纸厂”旧址,用的是浙江省轻工业厅在灵桥开办后又停办的造纸厂的旧设备,属于国有设备调拨。此外,县财政投资15万元,后再追加10万元。1966年9月,新厂建成投产。

  调拨过来的旧设备为一条双缸双圆网书写纸制造生产线,达不到我们的生产需求。周云生和施更生到杭州华丰造纸厂学习回来后进行了二次改造,把旧设备改造为四缸双圆网黄板纸(即瓦楞原纸)生产线,投产后月产百吨。

  新厂厂房也是周云生设计的,他是土建专家。厂房外建有一排平房,8个房间加食堂,是员工生活区。当时交通不发达,我们大多住在厂里。像我家在市心弄,但是走到大坞坑也有2公里路,我索性在厂里搞了个床铺。

  全厂员工有五六十名,除去管理人员,工人主要由两部分所组成,一部分是下放大源的杭州知青,一部分是上岸的渔民子弟。生产线一旦开工就不能停,所以工人三班次排班,每8小时一班。为维护设备,确保每个电动机正常运作,我们从新登电厂调来4名技术员,同样做到24小时不离人。

  为什么生产线不能停?就因为机械造纸整道工序不能离开水,一旦停机,生产线上的水反流,纸浆会一并流入江中,所以24小时不停工。这里插一句,选址在大坞坑就是因为离富春江近,便于取水、排污。那时候没有环保措施,但是污水量不大,还在富春江的自净能力范围。

  富阳造纸厂的产品销往全国,略有盈余,全厂都很有干劲。但1966年“”开始了,厂里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下半年不得不停工。幸好只停了两年,1969全面恢复生产,员工增加至两百多人。

  产量提升,原料的需求量随之提升,原先只需向富阳镇、江南片农户收购麦草,后来扩展至富阳西部。为便于运输,我们在新登、龙羊、松溪分别设立了定点堆放仓,专人值班管理。发展到后面,富阳的麦草不够用了,开始向桐庐采购。

  1972年,造纸厂投资9.9万元对一号纸机生产线进行了首次技术改造,改产以纸代木的火柴盒纸板和用于胶鞋纸盒包装的茶纸板。次年投资23.7万元,建成生产有光纸为主的二号纸机生产线,厂房也扩大了近一倍。

  之后我离开富阳造纸厂,先去了化肥厂,再去印刷厂当厂长,直到1990年才回来担任书记、厂长。

  △富阳造纸厂积极挖掘生产潜力,对纸机进行技术改造(姚太谟摄于1982年)

  虽然富阳造纸厂顶着国营的头衔,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浪潮,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1990年我以富阳县工业局副局长兼富阳造纸厂书记、厂长的身份回厂时,厂里的经营形势并不是很好。1988年是顶峰,员工数1061人,利润191.57万元;1990年员工数1019人,亏损89.43万元。

  我到厂里后马上申请贷款150万元,开发生产卷简皱纹卫生纸及餐巾原纸的七号纸机生产线,并在投建的同时着重抓销售,尽快打开生活用纸产品的销路。我跟手下说:“厂长不当半个销售员,当不好厂长。”我自己出门到江苏、温州去跑销售,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了。

  1994年,我调回工业局不再担任富阳造纸厂职务。就在那一年,富阳造纸厂顺应改革,从地方国营转由厂领导班子集体租赁经营,并更名为富阳国泰实业公司。这之后,企业总实力起伏较大。

  根据《中国富阳纸业》记载,1995 年全厂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为13362吨,出售的收益4240.2万元。至1997年所产机制纸及纸板总量下滑至2947吨,出售的收益仅74.8万元。1998年6月,企业资不抵债,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

  富阳造纸厂重建至破产的三十多年间,先后所产的机制纸及纸板有包装用纸、文化用纸、工业用纸、生活用纸和纸板5类20多个品种。其中砂带原纸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该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产品行销省内外。单面白纸板、条纹牛皮纸出口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一度创造了富阳纸业的第一波辉煌。

  富阳造纸厂更大的贡献在于技术和人才输出。对厂内纸机生产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扩建和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它客观上促进了县内新兴民办机械造纸企业的发展。1986年,以富阳造纸厂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为主组建的富阳县造纸印刷包装学会(简称县造纸学会),为富阳春江造纸厂(后改称富阳第二造纸厂、浙江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等村办造纸公司可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改造旧设备旧工艺,推广新的造纸技术和造纸工艺,培训技术骨干;还对新浦工农造纸厂、龙羊福利造纸厂等乡镇造纸企业的承包经营,输出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推进富阳造纸行业的技术进步。

  直到富阳国泰实业总公司破产后,员工尤其是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受聘于富阳各民营造纸企业,仍在机械造纸行业中发挥大作用,为富阳日后发展为“中国白板纸基地”输送了人才。

  我在1987年进入村里的造纸厂,干销售近30年,大家叫我“销售大王”,光鲜的背后,只有我自己明白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真的是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当然,我也很欣慰,因为我有幸见证了我们富阳纸农敢于闯荡、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

  我小学未毕业就参加生产队劳动,开过拖拉机,当过瓦工,直至成为生产队长。1973年初,创办“新建造纸厂”的时候,村里很多人进厂工作,我依然在务农。我是1987年进厂的,第二年厂名改叫“富阳第二造纸厂”,起了原料采购的工作,才真正和纸打起了交道。

  我进厂后,厂里效益不好,80克包装纸销售不出去,在厂里堆积如山。1989年,孙茂昌书记让我跟着他去跑销售。我记得很清楚,我第一趟出差的目的地是江苏靖江,坐着当时厂里唯一的一辆“桑塔纳”去的。

  就这样,一只拎包、一双球鞋、几张纸样,我开启了长达近30年的纸业销售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我主要跑温州、江苏、广州沿海一带。到一个地方,在小旅馆住下后,就向店里要来黄页手机号簿,找到觉得有意向的厂家,抄下电话和地址,然后开始一个一个联系。

  那时候,我一般一个月有20多天出门在外,没日没夜地奔波。为了赶时间,我常常饿着肚子押送货物,或坐长途汽车;为了赶在对方负责人下班之前见面,我可以不吃不喝等上七八个小时;为了按时发货,我可以一晚不睡觉,天不亮就出发。很多时候,好不容易跑进一家单位,对方却是不搭不理的态度,我只能视而不见、坐在一旁,消耗对方的意志、耐心,博得对方的同情、好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客户匆匆下班,我跟在后面介绍产品,只为激起对方的兴趣。

  当时我们厂主要生产水泥包装纸,属于再生纸,也不是很牢固,但是别的地方很少生产这种纸,而江苏有很多水泥厂,需要这种包装纸。好不容易,我们终于在江苏靖江找到了一家看似有点规模的水泥厂。当时我一进去,发现这个厂的办公桌上灰尘很多,还有一些像是要款子的人进进出出,我预感这厂有问题。但老书记想到厂里的状况,不想错过每一个机会,他对我说,“与其放厂里烂掉还不如尝试一下”。最后我们签好合同,安排厂里送去12吨的货,结果真的上当了。直到多年以后,老书记去世前,才在当地政府、朋友帮忙下,要回了对方厂里的一些水泥作为抵押,靠卖掉这些水泥收回3万多元。

  还有一年冬天,正值种小麦的时候,我在田里接到通知,说江苏东台有一客户主动上门要货,还支付了1万多元预付款,这可把我们激动坏了。按照之前的做法,我要亲自押货到对方厂里,在卸货前把款子结掉。没想到了那里,对方趁我们吃早饭的空档,既没签合同也没给钱,一行人偷偷把货卸掉,直接装上船运走,还把我们大货车轮胎的气放掉。这可是整整10万多元的货啊,可把我们急坏了。最后靠警察帮忙,我们要回了一些货和水泥贴补资金漏洞。后来才知道对方在我们第一次跑靖江时就盯上了我们。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多,数不胜数。

  尽管头几年经常被骗,但更多的是成功案例。我第一次跑业务,就顺利与江苏泰兴一家水泥厂签订合同,一直合作了多年。我还有幸成为厂里武汉、温州等地的市场开拓者。1998年,当本省及周边的市场接近饱和后,我又南下广州,成为广州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有家工厂很多销售员都打不进去,我不厌其烦上门多次,可能是这股劲感动了对方老板,最终我接到了这笔业务,并一直合作了很多年。

  效益最好的几年,我一个人完成了9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厂里三分之一的纸都是我销售出去的,“销售大王”的名号就是从那时候传出来的。

  说起来惭愧,我才读过三年小学,一开始跑业务的时候自己名片上的字也认不全,合同也写不好,每次都要靠女儿帮忙。所以我谈成一笔业务要比一般人辛苦得多。

  尽管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抓住了很多机遇。因为业务做得多、做得好,我好多年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杯子、毛巾、电饭煲之类的奖品拿了不少,最贵的奖品是2003年厂里奖励了我一台价值1万多元的电视机。

  我今年69岁,已经退休多年,虽然永泰纸业已经成了历史,但我还是会时时想到这个单位,让我欣慰的是,我问心无愧陪伴了“永泰”多年。

  跑业务时,我时刻为厂里考虑,纸卖便宜了,我心痛;纸销路好了,我就开心。我不欠厂里一分钱,从不拿对方客户一分回扣,清清爽爽。当时我们的销售队伍有30多人,分管厂长刘永千按厂里规定,要求月初销售,月底回款,货款拿到才可以拿工资、奖金。当时没有底薪,只有车费补贴,有时半年多收不回款,我家就只能靠老婆一个月48元的工资。很多时候,我们家都要准备一笔数目不小的“备用金”,用于垫付没有按时拿到的货款,为此,我老婆后来苦笑着对我说,我们家那时本来可以买好几套房。

  尽管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我觉得还是收获满满,不仅供两个女儿上学,还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认可。感谢永泰纸业,给了我施展才华、奉献青春的机会,是造纸行业成就了我,让我收获了人生的价值。